来源: 后浪研究所
擦过油渍的纸巾,喝空的奶茶杯,凋谢的鲜花,摔落的玻璃碎片,不再被主人喜欢的木盒、玩偶、沙发椅凳……据不完全统计,城市居民每天会产生1.2 千克的生活垃圾。
除了在垃圾场等待焚烧或填埋,被丢弃之后,一些垃圾或许还有机会撞上“第二春”。
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见了废弃物的价值,他们珍视物品里的“可循环价值”和“再创造的美”,欢喜地把这些破烂“捡”回了家。
互联网行业的二狗刚遭遇裁员,待业期间,他在北京做起了stooping,这个词语的含义可以引申为“弯腰拾废品”。stooping 文化由一名纽约博主兴起,他在街头发现废弃家具并标记供需要的网友前来自取。二狗一般在晚上行动,在鼓楼附近的胡同和小店寻找可循环利用的破烂,到现在,他的社交账号已经突破1.1 万粉丝,社群有超过3000 人加入。
Sherry 是豆瓣小组“捡垃圾即是艺术”的组长,这个小组有超过6 万组员,捡到碎玻璃、烂瓶子、树枝、等等垃圾的网友会在这里分享他们的美学创作。Sherry 捡过最有趣的垃圾,是小狗身上剪下的毛发,她带回家做了只可爱的狗毛毡。Sherry 和组员们所坚持的垃圾美学,表达的是对万物美的关注,即使在商品世界里被丢弃,被忽略,也一样具有被人洞察和喜爱的价值。
Sandra 长住纽约,在她生活的地方,捡垃圾的文化氛围则更为浓郁。纽约街头常能看见堆在路边废弃家具物件,小社区里还有专门供二手旧物流转的小棚子,在尝试了捡漏的快乐后,捡垃圾逐渐成为了她的一种生活方式,Sandra 说,她已经很久没有买过新的消费品了,“不是买不起,就是觉得没必要。”
以下是他们的自述。
“捡垃圾即是艺术”
Sherry 女95 后济南自由职业我在2020 年建立了“捡垃圾即是艺术”小组,那时候我在上海做翻译工作,有一天发现家门口的水果店扔出来的木盒子很好看,我捡了回去当收纳架。当时忽然意识到,这些废弃物也是有美感的,应该也有人会想要分享这些东西。我在豆瓣上搜了下,发现没有相关的小组,就自己建了一个小组,现在组里都有6 万多个成员了。
小组里的成员们会分享各种自己捡的垃圾,废酒瓶子、纸箱、树枝、木头、月饼盒甚至穿羊肉的签子,再创造利用都可以变成“艺术品”。小组简介里写的是,“垃圾”是被抛弃的无用之美。我认为我们小组存在的意义,就是关注这些不被人看见的或者是被丢弃物品的价值。也就是说你会发现这个垃圾它有非常好看的一点,或者是你经过改造就是把它变得好看一点,这就是发现美的价值,就是艺术。
我在上海生活的时候比较爱捡垃圾,现在回到济南反而少了很多。也许还是有城市的差异性吧,因为上海这边思想多元化,年轻人也很多,同样就会有许多有趣的物品可以被大家捡到。而且上海有垃圾分类,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分得很明确,就不会让垃圾混在一起特别脏乱,有时在路边显眼的地方就能捡到好东西。
其实我觉得捡垃圾这件事情,并不是什么很丢人的事情。因为我觉得我是出于一种欣赏美的态度去捡的,也不是因为贪便宜什么的。
也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吧,似乎越来越多的人都节俭了起来,会去关注一些老物件,或是丢弃的物品,的确当你去关注它的时候,就会发现它是挺有意思的。捡垃圾本身就是去发现生活中那些不被人发现的东西。有的人可能是出于实用的价值,路上看见有二手物品捡回家,有的人可能是为了环保,节约能源,但在我这个角度看,捡垃圾也是一件具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事情。但无论是哪一种行为吧,捡垃圾其实都是有意义的。
“stooping 的意义,在于挖掘身边物品的可能性”
二狗90 后北京待业中捡破烂这件事其实是我小时候的习惯,因为家里人教我要自力更生,那时候会在部队大院的垃圾站收些废品赚零花钱。我记得好像在十年前那个年代,上学的时候,学校也会组织一些活动,让大家从家里搞点不需要的东西自己动手,大家都很提倡变废为宝的。
在我上了初中以后,就没有再去收过废品了,但我对这种二手的东西会有一种情怀在。2015 年来北京后,我就开始关注二手市场和旧货市场,闲下来就去逛。我一年当中去商场可能都没有几次,但去二手市场还挺多的。有时候能用比较低廉的价格,买到一些而且你可能会用到或者是你喜欢,然后觉得很投缘的东西。
我开始做stooping 这件事也是一个偶然,有一天晚上我失眠,在小红书上刷到上海做stooping 的博主,我觉得挺有意思的,刚好北京也没有人做类似的账号,也想做一下。我之前在互联网教育行业做产品经理,七月份被裁员了,这段时间也没有找到工作,也想给自己找点事干。
我的stooping 范围都是在我住的鼓楼附近,这边胡同比较多,商铺比较多,很多店因为疫情影响下没有能够撑下去,撤店的时候就可能产生一些闲置物堆在路边。
二狗的小红书主页
我大多都是晚上出去,这个时间点才能捡到东西。因为傍晚大家才下班,才有时间收拾家里,看看有什么东西不用了扔出去,而且白天的话,街上的有环卫工作,或者大爷大妈在街上,看见有东西就会捡走或者收走,所以白天也比较难发现我们需要的物品物件。
我这个人包袱比较轻,捡垃圾的时候不会有什么负担感。那些家具它不会被扔到垃圾桶里,我不会去垃圾桶里翻找。如果遇见大爷大妈问在干什么的话,我就跟他们说,“这东西没人要,我发网上看有没有人想要,自己过来搬走。”他们也觉得挺有意思的。
关于这些物品的信息,我看见了就会标明地点然后发在社交媒体上,一般都是先到先得。也会接别人的投稿,对方有不需要的东西了,用我的账号发布出来,需要者自取。这个账号只是一个发布信息的渠道,大家能不能捡到东西,捡到之后怎么做,这些其实是和我无关的。
虽然我会发一些物品线索,但其实我只捡回家过一个首饰盒和舞厅波波球。那个首饰盒是木质的,有一种工艺品的美感,而且也有使用价值,拿回家放了一些我的项链和配饰。波波球其实蛮猎奇的,我是在一个酒吧旁边捡到的,那家店是换地址了就在处理一些闲置物品,我看见了那个球,一开始以为是一个可以用于装饰的灯,但拿过来发现,其实是一个蛮中二的头盔,觉得蛮赛博朋克的,现在也放在我自己的家里当做一个装饰品。
二狗的捡到的木质首饰盒
其实stooping 本身它并不需要去追求那种有设计感的家具,或者是比较奇怪的东西,发现了一个普通的板凳,如果它对我而言是有用的,那都是可以捡回去的。特别像就是北上广这种一线城市,大家很多人是来漂的,没有一个安定的居所。在更换这个租房的房源的时候,或者是离开北京的时候,大家都不得不把一些家具类的东西就扔掉或者是遗弃,那做stooping 这件事,其实是可以把这类被遗弃的东西物尽其用的。
我刚开始做账号的时候,我自己的设想是也许一个月可以突破1000 粉丝,但是没想到,一天就破了1000 粉,现在做了快一个月粉丝量也上万了。其实这是挺意外的事情。
大家可能也越来越多的重新思考自己的消费需求了,就是我到底是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物品,有怎么样的生活方式。而且现在年轻人好像都没有什么意愿了,那更不会花大价钱去买一个全新的以后可能要丢弃的家居物品,所以(stooping 行为)跟整个社会环境肯定也是息息相关的。
我建了一个Stooping 线上社群,人越来越多,总共好几千了,但是大概80%的人都在求东西,只有20%的人在处理自己的闲置,我很不希望它会变成一个有偿的普通的二手闲置群。我希望大家更多的回到这件事情的初衷,通过去做这件事情,得到一些意外之喜也好,或者是有一些收获也好,能够被这种生活方式影响,更多地关注物品本身的价值。
我最近想要好好写一篇笔记,让大家深入了解一下stooping 这件事情,想让更多人去线下身边去发掘这种闲置的物品,它所带来的这种意义,是远大于线上几百人的群聊的。stooping 这件事情没有必要去专门为了捡便宜而做,可能在你的日常生活中,稍微留心一下可能就会有发现。
Stooping 的意义不光是捡到一个你可能需要的东西,而是真正地关注我们的生活的附近,去挖掘到那些被人忽略的可能性。
“没办法从二手网站上买或在外面捡东西,我才会买新的”
Sandra gleans 90 后纽约数据分析在纽约,整个城市是有捡垃圾或者回收旧物的文化的,大家不会觉得在街上捡别人丢弃的东西是丢人的。很早之前看过的一部美剧How I Met Your Mother 里面有一集就在讲,他们不想用家里的沙发了,有一个人物说,我们把它扔到楼下,马上就会被人捡走。我对这个情节印象挺深刻的,直到我来到这个城市生活了,才发现生活氛围确实如此。
我刚开始捡垃圾是20 年6 月份,那时候刚搬到了一个新社区。这个社区有很多人会把自己不用的东西放门外边,如果路过的人喜欢或是觉得有用就可以随意捡走。我还记得那是一个周末的大晴天,我们捡了一个绿色的复古箱子回家。因为当时新家正缺一个柜子,我看它的样子也挺特别的,就想捡回家。但是当时也有犹豫,有点不好意思呢。箱子搬回家,漂亮又实用,我们都很喜欢。
Sandra 在路边看见的废弃物品
从那以后我出门就开始留意了,街边有没有别人扔出来的我需要的物品,也开始真正把捡垃圾当成一种生活方式。
我碰到的被丢出来的东西,基本没有很脏很破的,如果有零件啊螺丝啊什么的,都是齐全装好以便捡的人组装,捡到蒸米饭的陶锅连说明书都附上的。我觉得这是一种尊重,不是说当垃圾一样脏兮兮的随便扔出去。
捡垃圾的话,我首先会看它的实用性,我捡的东西大多是家具、餐具、还有书等等。其次的话,也要符合我的审美,如果它不好看我也不要。我发现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,我捡到过一个蒸米饭的锅,告诉了我妈,她的第一反应是它很脏,很怕有传染病毒或者什么的,一些文化差异吧,长辈会觉得,你怎么跑街上去捡垃圾什么的。但后来我解释了,他们接触了这种文化也觉得挺好的。
我觉得捡垃圾,它是一种理念和生活方式。别人扔的垃圾被我捡到了,我也会有这种意识,把自己废弃闲置的东西放在外面,留给需要的人。这会是一种良性的循环,如果整个社区大家默默达成这种共识的话,会形成一种环保、和谐的氛围。
记得有一次我在路旁看见了一个很喜欢的面包机,当时去的时候,那家主人其实站在旁边,他摆了一张桌子,桌子上放了很多东西。我也是头两次捡东西,周围还有人在,我其实还有点不好意思。但是那家主人看出来我的尴尬,他对我说,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,不要不好意思。我感觉特别友好,他是真的希望把这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留给需要的人。很多路过来捡垃圾的人可能就是左邻右舍,整个社区的氛围就会在这种物品的流转中,特别友善。
Sandra 所在社区的物品交换站
但有一点要说的是,其实纽约这边,如果要处理大件的家具的话,收这类垃圾好像是要钱的,还不如扔出去给需要的人,或许也是一个(捡垃圾很普遍)原因。
我现在住的这个社区,有一个物品交换站,大家都会把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放在这里,需要的人自取就行,这些废弃物是真的留给附近需要生活用品的人。而且在这个棚子里,应该怎么捐东西,怎么拿东西,什么东西不能放在这里,都有规定,大家都会遵守这一套(规矩)。
纽约街头有很多捡垃圾的人,有的人可能是流浪的,或者经济条件不那么好,难以购买消费品的。也有很多就是把它当成一种很普通的生活方式,仅仅只是把别人不需要的东西再次利用起来。
我感觉疫情给我的改变还挺大的,疫情之前我每年都会买不少衣服,很多买回来都没有穿过。但是疫情开始,线上办公了,没有了外出的需求了,渐渐的就不买东西了。我现在在一家奢侈品品牌工作,我们有员工五折的折扣,但是我一次都没有买过,我好像没有那种消费欲望了。
除了捡,我一般都会先考虑买二手,实用且便宜,不是为了避开所谓的消费陷阱而故意不买新的,而是旧的也很好。我现在除了吃穿、生活必需品以外,几乎不会买新东西了。衣柜也是二手的,桌子也是二手的,植物也是二手的,很多东西没办法从二手网站上买或者在外面捡来,才会买新的。我不会为了不花钱而捡不喜欢的不好用的,因为生活不是为了捡或省钱,这些都是服务于生活本身。捡东西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很随缘的生活方式。
比起捡垃圾,我更喜欢捡旧物这个叫法,因为很多东西真的不是“垃圾”。这件事对于我来说其实没有很浪漫化,也不是因为低碳生活之类的理由。像我说的,首要原因是实用,很多东西又好看又实用还不用钱,当然捡啦。捡多了以后发现这样也完全可以过日子,不需要花钱买,生活可以更低碳,浪费可以更少一些。
赞(31)